一、郑州工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价值
(一)郑州工业遗产资源丰富。20世纪50年代,郑州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,纺织、食品、卷烟、煤炭、电力、冶金、建材、农机、电缆、磨具磨料、重型机械、矿山机械等轻重工业云集,在全国40个大类行业中,郑州占 35类,在全国144个工业门类中,郑州占116个,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、结构较为合理的工业生产体系,成为全国腹地辐射力较强的综合性工业基地。这一时期兴建的大型厂房,如棉纺厂、砂轮厂、纺织机械厂、油脂化学厂等工业建筑和工业景观构成了郑州工业遗产的主体,这些老工业遗产为发展工业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。工业遗址游,工业遗产的产品化、产业化,是郑州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最有优势的产业形态。
(二)工业遗址承载了郑州独特的城市记忆。工业文化遗产见证了城市工业萌芽、调整和快速发展的各个时期,具有重要的历史、科技、情感和时代价值,为市民和游客了解郑州、走进郑州提供了物质载体、精神依托,其独特的人文情怀正在成为城市文旅的流量密码。工业遗产游迎合了不同游客的旅游动机和旅游需求,年长者的记忆在这些场景中被唤醒,拾忆“旧时光”,延续城市乡愁;年轻人可以在这里体验新旧事物碰撞带来的新奇,感受工业旅游的科技性、文化性、知识性和趣味性。
(三)工业旅游发展空间大。工业旅游被誉为“朝阳中的朝阳”产业,是推动工业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,是可以深挖、做出特色的细分领域,是城市文旅的新看点、新亮点。但是相对于蓬勃的需求,郑州工业旅游供给仍存在产品较单一、特色不鲜明、体验形式较少等短板。需要持续聚焦提升工业旅游供给水平,推动打造更多主题特色鲜明、品牌形象突出、体现郑州工业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,让工业旅游成为郑州文旅市场的新增长点,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。
二、郑州工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
(一)以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模式。“一条棉纺路,半部郑州史。”郑州曾被誉为“纺织城”,“棉纺厂”是老郑州人心中独特的记忆符号。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建立在国棉三厂旧址上,2023年9月开始对外免费开放,主要介绍纺织业的历史及郑州纺织城的建设及成就,其中包括图文和实物展陈、办公生活场景复原、研学互动、文创售卖、古琴古乐赏析、休闲茶叙体验等内容,为游客提供了解纺织工业的平台。将工业遗产地开辟为博物馆,充分展示工业遗产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,是工业遗产旅游的有益尝试。
(二)以“二砂”“郑州记忆·油化厂创意园”“芝麻街”等为代表的文创园区模式。通过对部分工业遗产资源如车间、仓库等的改造,老工业遗址变身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,如二砂文化创意园、芝麻街1958双创园、良库文创园、郑州记忆·油化厂创意园、密登堡文化产业园、瑞光创意工厂等,空置的厂房经过改造,完成旧建筑向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转化,实现商业功能、创意内核、工业景观和城市整体环境的有机融合。如“郑州记忆·油化厂创意园”利用原郑州油脂化学厂的旧厂房,在充分保留苏联工业风格的建筑特色下,改造建设成现如今创意园区,目前园区已经汇集100多家店铺,围绕能吃、能看、能听、能闻、能体验大力发展“五官”经济,园区业态涵盖了文化创意、科技创新、娱乐餐饮、文艺演出、沉浸式体验剧场等领域,兼具怀旧风与文艺范儿,逐渐成为年轻人在郑州游玩打卡的必选之地。
(三)以东风渠铁路公园为代表的主题文化公园模式。主题文化公园模式在设计上注重钩沉与焕新,钩沉历史,焕新价值,营造有故事、有温度,独属于这一地带的公共休闲空间。东风渠铁路公园集防洪、生态、景观、文化、游览于一体,借助郑州铁路枢纽“东北环线”遗留的铁轨,配以车站模型、旅客塑像等铁路元素,把铁路文化打造为公园独特的景观,体现郑州的铁路历史,游客在这里能深刻体会到郑州为什么被称为“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”。其中,铁轨上的“爱情小站”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爱情胜地。
三、打造郑州工业旅游IP的几点建议
一是政府统筹郑州市内工业旅游资源,统一进行改造提升。市政府牵头整合资源,重新配置和再利用现有的厂房、设施、产品、工业遗址遗迹等,做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规划编制工作,对“二砂”“芝麻街”“国棉厂”等地理位置距离较近的工业遗址点进行串联整合,联动开发、统一运作,打造具有郑州工业特色的代表性工业旅游线路,建设工业遗产展示商业街(华山路、棉纺路、建设路等),在有效挖掘潜在资源的前提下提升工业旅游整体竞争力。
二是创新工业旅游产品,丰富消费业态。当前,郑州的工业遗址游大多是传统的观光体验和文创零售,吸引力不足,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数字沉浸、演艺产品、社交度假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,丰富旅游供给。例如,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亲身体验工厂的生产过程,或者在旅游演艺活动中融入工业元素,让游客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了解工业知识。在厂(园)区植入电子竞技、街头运动、热血LIVE、主题动漫等前卫业态,吸引年轻人游玩体验。
三是加大工业旅游的宣传营销,提升公众对工业旅游的认知度。当前,游客对工业旅游相对陌生,了解少、参与少,“大众化”开发与推广不足。可充分借助抖音、微博、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渠道,结合工业旅游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宣传;抓住微短剧的风口,以“二砂”“油化厂”等文创园区的苏式建筑、“大包豪斯”绿街、空中大砂轮等作为实体取景地,设计故事情节,传播工业文化,营造跟着微短剧去郑州“打卡”工业遗址的新潮流;开展工业遗址群落网红打卡行动,实施工业遗址宣传推广周活动,不断提高流量,带动场景消费。
(作者:李珂 单位:河南省社会科学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