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中共新乡市委门户网站

  • 新乡日报社承办

  • 注册

  • 登陆

  • 设为首页

首页 > 美食 > 正文

  秋季不仅是粮食丰收的季节,也是瓜果飘香的时节,而秋梨则是这个季节不可或缺的水果之一。由于各地的地理条件不同,秋天的梨品种较多、各具风味,有皇冠梨、秋月梨、酥梨及莱阳梨等。此外,秋梨的吃法也丰富多样,银耳雪梨汤、红酒醉梨等。那么,梨该如何吃呢?如何挑选优质的梨呢?每个人都适合吃梨吗?

秋梨种类知多少

  秋天的梨丰富多样,全国各地都有不同品种的梨种植,包括河北的皇冠梨、山东的秋月梨等。

  鸭梨属于我国传统梨品种,是中国传统三大名梨(河北鸭梨、莱阳梨、砀山酥梨)之一,因果实近梨梗部突起,状似鸭头而得名。该品种的梨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,主要种植在河北泊头一带,已经成为当地农产品支柱产业之一。鸭梨主要特点是颜色泛黄、皮薄多汁、核小肉细、脆甜可口。

  酥梨以安徽省的砀山酥梨最为出名,当地素有“世界梨都”之称,其果实个头较大、外貌椭圆、皮薄多汁、口感酥脆甘甜。酥梨的栽培历史悠久,是中国传统三大名梨之首。

  莱阳梨,又名慈梨。因产于山东省莱阳市而得名。其果实硕大,果皮呈黄绿色,表面粗糙并有褐色锈斑。看着不好看,但梨子削皮后果肉雪白,其肉质细嫩、汁水丰富、甘甜如饴、口感清脆香甜,有独特的风味。

  皇冠梨的主要产地为河北,其外形和苹果相似、表皮光滑、果核小。皇冠梨以个头大、皮薄、汁水足、口味甘甜著称,因含水量足被称为“天然矿泉水”,与皇冠梨品种相近的雪花梨在河北也有量产种植,它的味道与口感和皇冠梨差不太多,被广泛用于加工成梨罐头、梨汁等食品。

  秋月梨属于山东特产水果之一,之所以得名“秋月”,是因为它的盛产季节正值中秋佳节,八月十五满月前后,因此而得。秋月梨最大的特点是果实体型大,果皮呈现土黄色,果肉雪白并且口味纯甜,吃起来纤维细腻、肉质细脆,自带一股清香。

  库尔勒香梨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地区的特产,一般是每年的9月份采摘,其以独特的香味和口感闻名,它的肉质果柄肥大不规则,果皮带有天然果蜡,向阳面略有泛红,口味甜爽滑、香气浓郁、皮薄肉细、汁多渣少、入口即化,有“梨中珍品”的美誉。

  业内人士表示,现在虽然秋高气爽,令人心旷神怡,但是秋季特别干燥,人们常常会出现咽燥、干咳、口干、以及皮肤干燥瘙痒等情况,中医称为“秋燥”。“一梨润三秋,这时候就要吃梨了。”中医认为,梨性寒,味甘、微酸,入肺、胃经,对于有热病津伤烦渴、燥热咳嗽、痰热惊狂、肠燥便秘等症状人群可食用梨。梨作为甘寒之品,寒性可祛除热邪;甘则可以补充体内缺失的津液,标本兼治。《新修本草》中记载:梨主治“热嗽,止渴”,意思是治疗热性咳嗽,缓解因体内有热而导致的口渴。

挑选产品有诀窍

  那么,消费者该如何挑选优质的梨呢?挑选梨的关键步骤包括:观察梨柄、外皮、形状、软硬程度和重量。

  观察梨柄的颜色  如果梨柄呈浅绿色,说明梨新鲜,果肉水分充足,甜度高;如果梨柄已经变黑,说明梨存放时间过长,水分和营养价值已经流失。

  观察梨的外皮  成熟的梨外皮通常比较粗糙,甚至有小疙瘩,但这样的梨口感最甜。应选择外表粗糙的梨,避免选择外表光滑的梨。

  观察梨的形状  选择形状端正、果肉细腻多汁的梨,避免选择形状不规则的梨,因为那样的梨果肉分布不均匀,口感较差。

  观察梨的软硬程度  新鲜的梨外皮坚硬、果肉紧实、水分含量高;如果梨外皮偏软,说明果肉已经开始变软腐烂,不建议购买。

  感受梨的重量  较重的梨水分含量多,吃起来更甜;较轻的梨水分不足,口感较差。

梨虽好但并非人人皆宜

  适度为美,梨子虽应节,进食也应有度,且也并非适合所有人。业内人士提醒,梨的养生食疗功效建立在“甘、寒”的基础上,因为梨是寒性的水果,因此阳虚、寒湿的人并不适合。

  胃酸多者  人们平时吃梨的时候,都会觉得梨很甜,但实际上梨中所含的果酸较多,这些果酸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,增加胃部疾病发生的可能,所以胃酸多者,不可多吃梨。

  糖尿病患者  水果中含的糖分有葡萄糖、果糖和蔗糖,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,梨虽然含有较多果酸,但含糖量也不低,糖尿病患者食用需慎重,可以适当吃一些,补充维生素、纤维素和矿物质,但不能多吃,并要随时注意关注血糖情况。

  体寒者  梨性寒,食之过多则伤阳气。所以血虚、畏寒、腹泻、手脚发凉的人群不可多吃梨,如果要吃梨,建议最好煮熟再吃,以防湿寒症状加重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梨不应与螃蟹同吃。梨味甘,微酸,性寒,而蟹味咸,性寒,具有微毒。二者皆为冷利之品,同食伤肠胃,可能会引起腹泻、消化不良等症状。同理,吃完螃蟹也不宜立即饮用冰水或进食雪糕等冷饮,否则容易产生腹泻,特别是脾胃虚寒者更应格外注意。虽然俗话说“日食斤梨不为多”,但吃梨还是要控制量。

  (本报综合整理)

 

  《中国食品报》(2024年10月09日06版)

责任编辑:王艺元

关于 的新闻

关于新乡网 - 联系方式 - 集团简介 - 广告服务 - 网站地图

CopyRight? Xinxiang Newspapering Network Center.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乡日报社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23767号-1

未经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

电话:3046692 民生热线:3331100 站长统计

河南省“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”专项整治工作 举报热线:0371-65598032 举报网站:www.henanjubao.com

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(0373)3833712 举报信箱:251077185@qq.com 邮编:453000